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抓虾改版凸显交友功能
2007-07-24 12:45:12| 分类:
WEB应用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晚上干了半天活,起来还睡眼惺松的,习惯性的打开抓虾,结果就发现抓虾改版了。而且这次是做了大动作,增加了很多交友功能。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者是朋友,收藏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兴趣,因此收藏类向交友方向发展是非常自然的事,关键是策划,怎么样才能让人很容易的发现志同道合的人,并通过交流建立和加深朋友关系。
关于如何发现志同道合的人这一问题,抓虾的主要方法是维护对订阅相同种子的用户集合,这样当你在看你订阅的某个种子时,可以看到还有哪些人订阅了这个种子。这一功能很早就有,但我从来没有通过这一功能加过任何一个好友。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一个人只与我订阅了一个相同的种子并不能让我确信应该将他加为好友,当我想进一步看看这个人跟我的兴趣一致程度有多高时,系统又不能很方便的满足我的需求了。但这次升级后,我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看到他与我订阅的所有相同种子,结果我很快的就发现了有两个人与我订阅的相同种子多达4-5个,而且都是数据库方面的,顿时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因此很自然的、毫不迟疑的就将他们加为好友了。这说明:在系统的显著位置列出其它用户与你的共同特征,能够让用户对其它用户与他的兴趣相似度做出非常快速而且自信的判断,这样当他真正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时候就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坚决的加其为好友,并且会对自己的好友质量充满信心。抓虾的这一做法我认为是相当不错的。
这一次改版也发掘了另一个发现好友的渠道,就是在用户的首页以“朋友的新鲜事”为题列出他的好友最近的动态,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其好友将其它人加为好友和推荐某篇文章这两个动作信息。根据朋友的朋友即是我的朋友的倾向,当你发现你的好友将某个人加为好友的时候,你可能也会有兴趣去看看被加的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有时候就这么认识了。我觉得这一做法也是不错的。当然,在好友页面上列出它的好友这种传统方式在抓虾中早就有了,但上面的方式很多时候可能更有效。
从抓虾的好友系统设计的我体会到的是:要实现高效的交友,一要能够方便的发现好友的候选人,二要能够方便的对好友的候选人做出评判。这两点抓虾的思路我觉得都是不错的,尤其是第二点。
不过抓虾在建立好友关系之后,如何通过交流巩固好友关系这一点上还没有功能,现在只能留留言,或参与小组,还是不太方便和吸引人。当然这又是另一个大问题了,而且扯来扯去通常都会扯到IM上,这就不是抓虾的强项了。
PS: 其实博客中博主的文章也能很好的体现一个人的兴趣,但根据文章内容来分析用户的兴趣相似度在技术上难度太大了。假如博客系统能够实现这样一个功能:当我去看某用户的主页时,系统可以罗列出这个用户写的与我关心的主题一致的文章,比如我写MySQL,他也写MySQL,我写Linux,他也写Linux,我加入数据库技术圈子,他也加入数据库技术圈子,这样对交友将是非常有利的。只不过实现的难度非常大(加入圈子那个easy),因此现在在博客中一般还是借助于圈子、小组等其它方式来推广好友关系。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评论